12月28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西安市推動經濟發展若干措施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發布會上,西安市工信局局長李初管介紹了出臺《西安市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主要目的內容。

李初管說,今年以來,面臨著經濟下行、結構轉型等多重壓力下,全市工業整體運行較好。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增速高于全國5.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5.7個百分點,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排名第2,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3。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排名全市躍升1位,列第11名。但是面對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西安打造國家“雙中心”及“北跨”的需要,西安市政府出臺了《西安市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樹牢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持續激發企業活力,擴大有效投資,提升園區承載,強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工業高質量發展“硬核支撐”。
措施共十條主要內容。
強化工業用地保障
這一條主要目的是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工業用地都給予保障,同時對下一步工業發展留足空間。全市國土空間規劃工業占比不低于20%;年度土地供應工業占比不低于1/3;現在的工業用地原則上不能調整為其他用地;鼓勵其他用地向工業用地調整。
加快園區規劃建設
圍繞全市產業片區規劃謀劃工業園區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等各種實體參與園區建設。
降低工業用地成本
區縣、開發區工業用地出讓收入市級不再歸集;其他用地市級歸集部分主要用于工業發展;制造業用地項目享受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減免優惠政策。
實施工業精準招商
完善園區招商、龍頭招商、資本招商、平臺招商協同發力的精準招商機制;制定區縣、開發區年度園區土地整備、招商項目數量、投資規模的評估考核激勵機制。
加大項目扶持力度
鼓勵在地大型骨干企業加大項目投資,同時支持從外地引進重大工業項目。對這些重大制造業項目實行市政府“一事一議”政策扶持。
優化工業項目審批
加快工業項目手續辦理和建設速度。共有兩個方面,一是深化“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實現“拿地即開工”。二是工業投資項目土地、立項、文勘、環評、能評等審批手續優先辦理,搭建項目落地的“綠波帶路段”。
支持企業開拓市場
通過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用市場帶動企業擴大生產、快速發展。共有三個方面,舉辦制造業精品巡展活動,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定期發布“鏈主”企業和“鏈上”企業產品供應清單,促進協同發展;支持首臺(套)在市政項目和國有企業先試先用。
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企業技術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鼓勵以企業為核心建立創新體系;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大項目攻關;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場提供科技服務工作。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級政府引導基金和市區國有投資平臺作用,支持工業項目建設;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企業的金融支持。
完善梯度培育體系
提升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綜合實力,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建立新型工業化發展體系和重點產業鏈推進體系;建立“小升規”及梯隊發展培育庫,支持傳統中小企業向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領航企業快速發展;構建先進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出臺全方位惠企獎補政策,支持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